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湖北调研采访团
正午阳光洒在江汉平原腹地,湖北省潜江市江汉盐化工业园内,纵横交错的管道反射出耀眼光芒。顺着长飞潜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景飞手指的方向望去,一根直径约30厘米的管道从隔壁江汉油田盐化工厂区延伸过来,径直接入车间原料仓。
“这里面流淌的就是氢气。”程景飞向记者介绍,“以前运输氢气,一年要跑一千多趟危化品车,成本高、风险大。现在原料直接从隔壁‘流’过来,省下一笔不菲的运输费。”
江汉油田盐化工中央控制室。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
在江汉油田盐化工中央控制室,大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曲线格外醒目。市场营销部主任朱振杰指着曲线末端说:“这是今天的氢气利用率,接近100%,放在十年前,这些氢气都是白白烧掉,谁能想到现在变废为宝了!”
展开剩余73%江汉油田盐化工从地下抽取盐卤水,在生产精制盐和食用盐的同时,通过电解盐水衍生出氯气、烧碱、氢气等盐化工副产品。随着生产装置规模不断扩大,氯碱装置年产量已经达到22万吨,氢气年产量达到5000吨。
朱振杰感叹:“氢气作为危险化学品,运输量和运输半径受到很大限制,以前除了一小部分氢气通过压缩进钢瓶外销以外,大部分则被直接排空,资源浪费严重。”
如何将“废气”变成“绿色财富”?江汉盐化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给出了答案。
作为生产光纤预制棒不可缺少的原料,江汉油田盐化工的副产品氢气一眼被长飞公司看中。经过考察,长飞公司2016年选择落户潜江。
长飞潜江工厂里展示的光纤预制棒。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
“资源循环利用优势,是吸引我们入驻的关键。”程景飞直言,通过园区建设的综合管廊运输氢气,不仅供应稳定,减少长途运输风险,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。
生产过程中,长飞公司产生的大量高含盐废水,送至江汉油田盐化工进行废水处理,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盐卤水开采,既解决了工业园内企业的废水处理难题,又减少了新鲜水的使用量。
同时,长飞公司的废液稀盐酸被江汉油田盐化工通过管线回收,与漂粉精装置副产液反应生成商品氯气。曾经“令人头疼”的副产品,如今都找到了归宿,成为园区循环经济链条的一环。
江汉盐化工业园内纵横交错的管道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摄
“园区内企业产品互相配套,资源利用率高达85%,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20%。”园区相关负责人指着一张循环利用表介绍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“边角料”,在巧妙设计下,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原料成本,还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、紧密协同的生产链条。
在孚诺林新材料的生产线上,氯气“蜕变”为锂电池隔膜材料PVDF;晶瑞微电子将硫酸、盐酸转化为光刻胶清洗液原料,凭借园区稳定蒸汽供应,还研发出芯片级高纯双氧水,打破国外垄断;京科控股则把工业盐转化为电子级化学品……随着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,园区陆续引入17家光电材料、湿电子化学品、光刻胶、电子特气等生产企业。
得益于上下游企业间的一系列“化学反应”,园区创造出多项行业纪录: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单体工厂、全国最完整的电子化学品产业链、业内最高的氯气资源利用率(98.5%)。2024年,园区循环经济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,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.3%。
当“原料”与“产品”在产业链上实现共振,循环经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,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。 (张峰 荣先明 周雯 张隽 张沛 王郭骥)
(责编:周雯、荣先明)
发布于:北京市高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